德育之窗

联系我们

联系电话:0871-63862353

地址:昆明市盘龙区白龙路413号人与自然公交站旁

德育之窗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德育之窗 > 正文

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“开学第一课”系列活动纪实

来源: 日期:2025-10-27 阅读:


历史的回响,在岁月长河中激荡不息;精神的火炬,在代代传承中永不熄灭。为引导师生铭记抗战历史、厚植爱国情怀、勇担复兴使命,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(云大附中西林学校)以“赓续抗战精神,强国复兴有我”为主题,开展系列主题“大思政课”活动,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,让强国信念点亮青春

观九三阅兵:在震撼中回望历史,于敬意中凝聚力量

93日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,一个承载着民族记忆与荣光的特殊日子。

当日,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共同观看九三阅兵仪式直播,当铿锵的步伐踏响大地,当威武的装备驶过广场,当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,屏幕前的每一位师生都心潮澎湃,热泪盈眶。

 

身旁的孩子们眼中闪着好奇与崇敬的光,更有少年人独有的意气。我忽然懂得,这场阅兵于他们而言,是比课本更鲜活的 “爱国主义教育”。当他们看到老兵胸前的勋章,便会懂得 “牺牲” 的重量;当他们目睹国防力量的强盛,便会理解 “安宁” 的珍贵。

阅兵式落幕,《歌唱祖国》的余韵仍在心头萦绕。八十载风雨兼程,从苦难走向辉煌,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前行,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坚守与担当。我将带着孩子们再读那些滚烫的文字,因为我们深知:那些课文里的人与事,是照亮历史的灯;而今天看到的盛世图景,是我们这代人要续写的 “新课文”。

我们,既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,更是未来的书写者。

——初中部教师 袁文倩

作为一名语文教师,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培育精神、塑造灵魂。九三阅兵是一堂不可复制的思政课,它教会青少年的不仅是“铭记”,更是“传承”。

当我们对比80年前与今日中国的变化,会明白“自立自强”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。当代青少年对“抗战精神”的认知,常常隔着时间与书本的距离。而今天的阅兵仪式,用“现场感”打破了时空壁垒,让历史不再是“遥远的故事”。

“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,就会失去未来。”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。我们要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,让他们能够从民族抗战的壮丽史诗中汲取精神力量,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清晰的方向。

今天的观看,让我更加坚定了教育信念:我们要帮助年轻一代建立正确的历史观,让他们能够理解中华民族从屈辱到崛起的艰难历程,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,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。

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、对现实的担当、对未来的憧憬,引导青少年真正读懂“落后挨打”的教训,更坚定地追求强国梦;真切感受“团结必胜”的力量,更自觉地凝聚民族魂。这既是历史的启示,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。

让历史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,让青春的力量承载民族的梦想。

——初中部教师 姜莉莉

同上思政课:以初心传递信仰,用思想照亮征程

在观看阅兵仪式后,西林附中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史桓恺老师与副校长洪涛老师共同开课,两堂深刻动人的思政课,让抗战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,在师生心中扎根。

史桓恺副书记表示,铭记历史是最好的 “开学第一课”,教书育人是最实在的 “报国之行”,教育兴则国家兴,老师们要将抗战故事融入课堂日常,努力提升专业能力,为国家培育力量、为成长积蓄动能,推动爱国从情感转化为行动,强国从口号变为接力。全校师生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国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引路人,老师们要立足教书育人岗位,践行 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誓言;学生要响应 “强国有我” 号召,以做好每件小事回应时代,让阅兵式种下的精神种子生根发芽。

 

洪涛副校长则以“铭记与奋斗”为主题作了讲话。他强调要铭记日军侵华的屈辱历史与先烈抗争牺牲的事迹,需警惕“落后挨打”,防止历史悲剧重演。

他勉励新时代同学要以“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、珍爱和平、开创未来”为指引,立下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、民族复兴的远大志向,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;扎实学好知识、掌握真才实学,为日后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;锤炼像抗战先烈般不屈不挠的坚毅品格,遇困难不轻言弃,以“死磕到底”的劲头攻克挑战;更要懂得珍惜和平,通过努力学习、科研报国,助力祖国提升科技与国防实力,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发展,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。

主题晨会:让历史刻心间,以奋斗向未来

915日上午,晨光熹微,国旗飘扬。学校举行以“历史刻心间,奋斗向未来”为主题的晨会。

伴随着激昂的乐曲,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护送国旗入场,每一步都坚定有力,每一声踏步都仿佛在叩问历史、致敬先烈。国歌声中涌动着对历史的深切缅怀。

 

主持人朱宴瑶同学的话语引人深思:“今天,我们回望这段历史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传承不屈的民族精神。”

随后,王梓睿同学带来演讲《铭记来时路,奋斗向明天》,他用讲述抗战先烈的英雄事迹,号召同学们“以先烈为榜样,把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融入日常,用勤奋学习书写青春答卷”。

杨茗皓同学推荐好书《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》,带领大家在文字中触摸“最可爱的人”的精神底色,感受他们为国家、为民族挺身而出的担当。

诗词吟诵环节更添厚重氛围:小学部同学朗诵《出塞》,展现出少年的壮志豪情;初中部同学朗诵《春望》,让大家再次体会到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重量。

最后,初中部语文组姜莉莉老师的点评,让师生们对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让“铭记历史、奋斗未来”的信念更加坚定。

共学思政课:赓续精神血脉,争做时代新人

916日,学校组织全体学生收看“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做光荣自豪中国人”专题思政大课。

师生们认真观看,从历史事件中感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,从英雄故事中体会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的爱国情怀,从精神传承中明白“强国复兴有我”的时代责任。

这堂思政课最打动我的,是它对“众志成城”精神的具象化呈现——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一个个普通却伟大的个体,用坚守、奉献、团结铸就的精神长城。这让我反思: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,而是要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,把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。在三年级学生的认知世界里,“爱国”或许还很抽象,但通过思政课的影像、语文课文的文字、少先队活动的实践,他们能逐渐明白:爱国可以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,是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,是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,是像红色故事里的小英雄一样勇敢担当。

——小学部教师 许靖瑜

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,观看思政课视频时,耳畔仿佛始终回荡着国歌的旋律,心中满是震撼与身为教育者的责任。如今的和平年代,虽没有“敌人的炮火”,但国歌依然是奋进的号角。爱国是危难时的挺身而出,更是和平年代的努力学习、不负韶华。让民族记忆与国歌精神融入学生的成长,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、能奋进的新时代少年,让“前进!前进!前进!进!”的旋律,永远激励着新一代人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。

——小学部教师 黄永煜

作为五年级的学生,我没法像先辈那样上战场,但我能把这份感动放进学习里。上课认真听讲、按时完成作业,将来用知识武装自己,就是对先辈最好的致敬。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,因为它像一束光,会一直照着我努力向前。

——五(4)班  周雨琪同学

作为新时代青少年,我们不必再扛枪,却要扛起记忆。把抗战精神化为创新动力,让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警钟,变成“发展才能自强”的号角。八十年,硝烟散尽,但历史从未远去;当和平鸽再次飞过天安门广场,我们抬头,既能看见先辈的笑脸,也能看见更辽阔的和平天空。

——六(1)班 许滟宬同学

齐聚大课堂:聆听专家声音,深化抗战认知

9 18 日上午,西南林业大学联合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、金康园小学,在西南林业大学团委报告厅开展 “人民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坚力量” 军地共建“大思政课”,西林附中学子积极参与其中。

活动伊始,在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尹仑的主持下,师生有序进入课堂,共同观看抗战主题宣传片,在珍贵的影像资料中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。

随后,陆军边海防学院昆明校区陈长庚教授带来 “人民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坚力量” 主题发言。他以详实的史料、生动的案例,深刻阐释了人民军队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,让在场师生对这段历史有了更系统、更深刻的认知。

 

提问讨论互动环节,西林附中学子踊跃举手,与陈长庚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,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进一步深化对爱国与责任的理解。

活动最后,主持人对本次“大思政课”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,再次强调铭记历史、传承精神的重要性。

从观看九三阅兵到同上思政课,从主题晨会到专题学习,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(云大附中西林学校)“开学第一课”系列活动,让抗战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,而是融入师生血脉的信仰;让强国复兴不再是遥远的口号,而是激励少年前行的目标。

如今,山河无恙,国泰民安,但那段峥嵘岁月里的抗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。作为新时代的少年,西林附中学子将以史为鉴、以行践志,把爱国情化作求知的动力,把强国志变成行动的自觉;作为教育者,西林附中教师将继续以“大思政课”为载体,用红色文化滋养心灵,用精神力量引领成长,为培养“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”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!

愿以吾辈之青春,护卫盛世之中华;愿以吾辈之奋斗,续写民族之荣光!